发布时间:2006-7-1 10:02:29

让学生爱上数学课的几点体会

素质教育是要创造这样一种境界——学生好学、爱学、乐学,教师喜教、爱教、乐教。师生关系是平等的、朋友式的关系,是互通有无的关系,而不是“警察与小偷”式的紧张对立关系。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,首先应让学生爱上数学课。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。

一、小组学习

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。而“小组学习”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。学生在小组中学得自觉,学得愉快,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,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。

教学“口算除法”时,由于思考方法与口算乘法的方法相近,我决定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。利用新授课时,在复习完一组乘法口算题:20×4=   300×2=  12×3=

240×2=  后,我设计了依次出现的4组口算题:

1  30÷3=   40÷2=   60÷3=   80÷2=      

2500÷5=  8000÷2=  6000÷3=  900÷3=   

3  69÷3=   55÷5=   48÷4=   96÷3= 

4  240÷2=7700÷7=  860÷2=  3900÷3=

要求学生4人一组,合作完成每一组题。这时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,因为优等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,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能力也在同学的帮助下得到了提高。这样每个孩子实际上得到了16道口算题的练习,不仅使他们熟练了口算除法的方法,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!在孩子们都能较轻松地进行口算后,我请学生归纳:1、整十、整百、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;2、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。学生们都能轻松自如地加以回答。在巩固练习中,我设计了: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;听写算式(如:770等于多少?84里面有几个4?……);夺红旗等活动。一节课下来,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,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变成了展现自己丰采的机会。学生在轻松、活跃、互相合作的气氛中尝试并逐步掌握知识。这样教学,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、合作精神,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,孩子由怕学数学向爱学数学转变,计算课也不再是老师、学生头痛的课了。

  二、放手尝试

1984年,小平同志曾指出:“我们现在教学上‘满堂灌’的现象还存在,要多多鼓励学生自己的发展。”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发现、去尝试、去解决问题,还是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勇气的。因为这样做,学生不会再完全按照你的思路去回答问题,也许会五花八门。这要求教师有充分的准备,不仅备教材,更要备学生,还需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。但这么做能激励学生自主钻研和创造,能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,让学生好学、爱学、乐学。

如在“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”一课中,教学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,我并没有停留在“被除数=除数×商+余数”这一条关系上,而是设计了一道式题:下面的除法计算,请你验算一下是不是正确?  367÷2315……22让学生尝试完成。一段时间后,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了以下7种方法:

367-22)÷15=23    ②(367-22-23×15=0      15×23+22=367

367÷23=15……22    15+22×23         367÷15=24……7

22+1=23  23×(15+1=368  368-1=367

     在上面7种方法中,除了⑤计算应等于506是错误的,其余几个都是正确的。而对于方法⑥、⑦的争议最多。在多名学生互相补充下,对于⑥学生做了这样的解释:“⑥本身并不错,但对原题起不到验算的效果,换成367÷1523……22,这样就可以验算,又做得比较好。”最精彩的是想出方法⑦的同学的发言:“余数22231,将22加上1原式就能整除,即商为15116 被除数等于23乘以16等于368,而余数刚刚我们多加了1,现在要减去1367,与原题相同,说明原题是正确的。”这位同学的发言引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。我也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、创造性折服!接下来的总结关系式,区别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如水到渠成,一节课也就轻轻松松地过去了。

三、角色互换

在国际互联网络的时代,个人与个人在知识上的差距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人们在互联网络面前永远是无知者。不少孩子们能很轻松地告诉你:如何上网,如何制作网页,甚至还能帮你制作多媒体课件。在这些孩子面前,如果你还是老一套照本宣科,摆足老师的尊严,你将早晚失去学生,更无从落实素质教育。为此,我们如果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,并学会向学生学习,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如在学习“简单的数据整理”时,孩子们要求独立收集资料并制作成统计图表,进行汇报。有一位同学根据那一周深圳连降大雨的情况,利用电脑做了一份“一周降雨量情况统计表”。在最后,她描述了收集资料的经过:原本以为网上会有一周降雨量的数据,哪知道根本就没有,打电话去气象台,那儿也只有当天的雨量记录,并不保存一周的情况。但她并没有气馁,每天坚持打电话去气象台问并做好记录,经过一周终于完成了这份统计表。当时听完,我的触动很大。一则想当然的我也认为网上或气象台一定会有一周或一月的数据,听完让我增长了见识;二则让孩子在课堂上唱主角,孩子的热情大大提高。他们愿意主动去学,不仅学知识,更学到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经验。

四、及时鼓励

  心理学告诉我们,人的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绪、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,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获得鼓舞、鞭策,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在新课中,当学生提出与课本中法则、方法不同的见解时,我并不马上加以评价,而是采用学生名字的“XX猜想”来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的检验,一旦检验成功,则将“XX猜想”改为“XX法”加以推广应用。随着一个个“XX法”的诞生,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。一段时间后,我还鼓励学生将自己这段时间学习,做一个小结,评出班级“数学之星”、“希望之星”、“细心之星”、“进步之星”、“优秀小组”……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,并在这个过程中取长补短,促进学生兴趣、情感的培养,教会学生怎样学习,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。

  总之,创造一个有较大的思维空间,且又宽松、愉快的学习氛围,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,是让学生好学、爱学、乐学的好办法。